首 页 协会公告 赛事信息 掷球知识 竞技规则 资料库 精彩图片  
首页 >> 掷球首页 >> 掷球人物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专访国家队总教练高卫

2016-11-16 10:03:00 bet57365
-------------------------------------------------------------------------------------

  1984,中国正式引进了地掷球这项既古老又现代的运动。

  引进它的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地掷球运动联盟。也是这一年,高卫开始从事掷球运动项目,那时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在作为运动员参与比赛的时光里,他拿过无数的金牌与荣耀。

  1991年,在瑞士卢加诺举行的第五届男子塑质球团体锦标赛亚军。

  1992年,在意大利安科纳举行的首届男子塑质球团体世界杯赛冠军。

  经过岁月蹉跎,他也完成了从运动员到国家队教练的转换。

  国家级教练(三级),国家级裁判,现任bet57365委员、训练委员会委员。

  担任国家地掷球队总教练共获得15次世界锦标赛冠军,2次世界运动会冠军。5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从九十年代地掷球引进至今,共培养本专业学生近200人,有6人先后担任国家队教练,30多人入选国家队,40多人次代表学院和国家参加国际各类比赛。

  这些运动员将自己喜爱的地掷球带去一片又一片沃土,壮大了一支又一支的队伍,活跃了今时今日球声碰撞此起彼伏的赛场。

  今年的女子大金属球世锦赛,中国队再创佳绩,斩获四金一银。除了运动员们勤为掷球的拼搏,更是高卫作为国家队教练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完善训练计划的成果。

  记者有幸前去国家掷球队教练高卫的家中参观,这里就像一个小型的博物馆,承载着掷球三十二年的厚重,桌台上琳琅满目的奖杯,棕色实木的相框裱着有些年岁的合影,有致的挂在泛黄的墙面上,玻璃茶几上是大小一致色彩不一的塑质球,每一个精致的暗红绒盒内都存放着一枚年岁已久的奖牌。

  磨边的相册摞了好几本,一页页细细翻来,是这三十二年高卫教练所有参与的大大小小的比赛合影留恋和参赛人员签名,邮戳的墨迹已经干了,但还是能想象到每一位队员一笔一划在信封上写下名字的谨慎和认真。

  回忆掷球

  “我从事、推广地掷球已有32年经历,地掷球是非奥项目,又是小项,它的定位就影响着发展程度。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领导提出非奥项目也要为国争光,所以地掷球和门球、保龄球几乎同时引进,门球逐渐普及到了群体中去,而地掷球选择走提高这条路。全国共有30多个地掷球队伍,我们用了八年的时间。1991年,我们在瑞士拿到了第五届世界男子塑质球团体锦标赛的亚军,首次闯进世界强队。1992年,意大利举行的首届世界杯塑质球团体比赛,我们以全胜的战绩获得冠军,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块男子团体塑质球世界冠军,只有在2013年举行的世运会中,我的学生张微与队友岑伟飞合作拿了塑质球女子双打冠军,团体冠军至今没有”。

  奖牌上面有着沿用至今的塑质球的会徽,外圈的金属材质已经有了锈斑,见证了一个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光辉印记。

  据他回忆,最艰难的一块奖牌,是在意大利拿到的,意大利有些地方是山区、丘陵,从住宿的地方前往赛场途中来回颠簸,甚至有队员经不起颠簸就会出现呕吐的症状,下了车还继续投入比赛。为保住金牌,意大利派两个队参赛,但在总决赛中出现的是中国队对阵意大利一队,这个比赛双方打的都非常胶着。“我们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凭借智慧、水平一场比一场打的好。其他国家起初觉得中国队可能很一般,初出茅庐的中国当然比不上老牌的塑质球王国。但我们运用我们特有的打法,利用抛击优势,近距离作战,与意大利一直处于制约与反制约的来回作战,打到13:14意大利一队领先,最后一轮座无虚席的观众席鸦雀无声,双方都剩了两球,且场面对我队不利时,我队果断决定滚击小球成功,造成对方队友出场次序紊乱,结果对手滚击球未,滚靠球上板中最终我们以15:14在比赛中胜出”,“开幕式紧接闭幕式,组委会别出心裁的颁奖也让我记忆尤新,整个过程既充满惊喜又充满意外。”

  当年媒体曾用“撼动王国”来形容中国队的胜利,王国撼动无非也是人心雀跃,没什么比光荣和胜利更值得肯定了。

  认同差距,更要奋进

  这项被高卫教练称为老百姓的运动,他坚持了三十二年,这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男女老少都能参与。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规定每人一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每人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方法,地掷球就很好迎合了这一战略。

  作为个体,体育锻炼要纳入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错误认为体育只是学体育的人的事情。如今多数人的身体素质都不好,面对这一形式,国家将全民健身、休闲体育、体育产业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上层已经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掷球其实提供了一个简易方便的平台。

  “我们引进掷球也就三十多年,从历史发展渊源来说我们是远比不上百年以上意大利等这样的掷球强国。我也去过很多国家,那里的人打的非常多,那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他们有的部分我们认同,但是我们也要创新,有自己的特点。”

  中外运动员掷球动作有很大不同,除了小金属统一是反手,塑质球项目上,国外大部分球员是反手靠球、抛击,反手的动作,手腕比较固定,方向控制比较好,但是反手掷球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的,国外运动员打球时间普遍比较早,而国内很多人是从中学甚至大学才开始接触。在后来在不断的摸索中,国人找到了与外国人不同的打法,即是上手动作。上手动作更适应于抛击等一些打法,在后来的实践中,从被外国人质疑到慢慢认同,一路奋进,现在从动作上来讲,形成了以欧美为代表的反手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上手。只要确定一个发展方向,可以在实践中去验证它,只有计划有热情地去完成它,它才能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总有一天会发现,经历过的都是财富。

  说起中国掷球的独特之处,高卫教练解释到“我们当时要走捷径,发展反手,所有外国教练来中国教学,起初都要求球员用反手,但经过这么多年,球员们用成绩一次次证明正手掷球的可取之处,得到了圈内的广泛认同,也令世界刮目相看,现在意大利、土耳其老牌和新兴的地掷球队也在学快捷的正手掷球”。

  “我们去的国外一些地方,老百姓在俱乐部喝酒、打牌,疲惫了下楼打地掷球热热身,然后再去吃饭。中外在发展上有距离,我们要认同这种差距更要奋进”。

  对国家队的训练方法,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管是写计划或是总结,得有些积累才能写好,每一届国家队集训我都会写一整本的策划和训练方案,因为科班得按规矩说话,不能信口雌黄。这次备战摩洛哥世界锦标赛改变了传统观念,创新训练新模式,把过去大单元、大板块、大运动量的训练方式,改为多单元、小板块、大密度的训练方式,这个必须要多学习,再加上日积月累的经验,才会萌发出新的灵感。另一方面,一成不变的训练方法,会使运动员训练没有积极性、觉得枯燥乏味,而产生惰性。所以,我们现在每节课的训练都是竞争,同时保持热情高昂”。

  这次备战任务非常艰巨,上一届拿了两块金牌,圈里很多人都在观望着,这一届就只能较之前有所突破。而且参赛队员是由各地组成的,做思想动员很难,只能通过训练手段整合队员。让大家在这个氛围下,各尽其能,最后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一个和谐竞争的氛围中营造出积极的效果,这是他最大的希冀。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如果说职业是人们为了获得物质基础的劳动,那么事业就是一种无价的创造。一个人如果能够把事业与职业结合到一起,那将是一件奇妙的事。高卫教练也说:“事业无价,那是你的兴趣。”

  职业是功利的,是需要用金钱来衡量的,而事业不是,事业是无法用价值来描述的。谈起老一辈的坚守,就不得不提他曾经一个人在球场上打了九年的经历。因为地掷球不像其他热门项目那样人丁兴旺,有过九年,球场上只有他一个人在孤军奋战。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他是军人家庭出身的原因,所以更加执著、坚定,也有可能是那句“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让高卫教练将一件事做到从无到有,从弱变强。我们面临着不计其数的选择,也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不安,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事业,我们的前路都是未知的,但是可以辩证地看待:对于工作而言,有些人看似没有获得一个良好稳定的工作,但他经过社会的锤炼,说不定会有更好的发展;有些人看似工作稳定,无需考虑太多,但前路未知的考验同样存在在他的生命中,这两类人的命运不能在哪一阶段决定谁好谁坏,只能说谁更踏实努力、谁更认真坚持。坚持不懈,必有收获。

  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了很相似的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执著的人总是不会轻易放弃一件事情,即使没有太多的支持条件。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永远不会成功”高卫教练说长久以来他都信奉这句座右铭,踏实努力、不怕无知落后一直是他这么多年可以不断坚持自我,完善自我的风向标。现当代的年轻人普遍生活在浮躁慵懒的社会环境,但是现实条件告诉我们,如果不打拼就会被社会淘汰。要丰富自己、注意自己的形象,广泛地结交朋友,友善地对待身边的人。人生是先吃苦后享受的,如果在年轻的时候贪图享受而忘记努力奋斗,那便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我很感激恩师姜应科,无论是在打球还是做人方面,他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指引。无论是作为我们老一辈还是年青一代都应当不忘知遇之恩,不吝涌泉相报。”高卫教练每每谈起恩师,他都会动容,“不要介意被白眼的冷视,不要介意频吃闭门羹的无助,不要介意短期的艰难更不用介意中期的艰辛。没有这些痛苦、没有这些心迹的磨砺,一个人就学不会珍惜和感恩,也自然把握不住成功的机遇。”

  年已六十的高卫教练现如今已经桃李满天下了,从学校那片柿子林下打出了许许多多像年轻时的高卫教练那样卓越的运动员,也播种了一批依旧坚守执着在掷球领域的春籽,他们或是以此为业,或是将其带去自己驻扎的那片沃土,将掷球人的精神与甘苦化作养料,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掷球这块田地。

  等到来年秋叶落,清风起,启北向南,流陆入海,都将是生机勃勃的景象,都将是一代又一代掷球的羽翼丰满、硕果金黄。

  “如今的竞争的社会,恰逢多事之秋,无论是做事打球方面都有可能会带来不快,但我们需要有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主动化解不悦”高卫教练嘱咐道,长久以来高卫教练都倡导快乐掷球,只有全身心投入,真正让自己体会其中的快乐,才能真正感受掷球带来的魅力。做人也是如此,高卫教练调侃着自己常用快乐作代名词,也鼓励更多的人快乐掷球,快乐人生。


嘉宾与获奖运动员合影留念

2016年全国掷球精英赛落幕

男子塑质球团体赛争夺激烈

女子塑质球团体赛激战正酣

2016年全国掷球精英赛开幕